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 冬奥会志愿者工作简报

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服务冬奥会不负使命、捷报频传!

发布日期:2022/2/25 13:00:26 访问次数:32518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负使命,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还要优中创优,浑身充满正能量,捷报频传!去年,在河北外国语学院首批志愿者出征仪式上,孙建忠校长对学生们的殷切期盼还回荡在耳边。如今,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中国奥运健儿摘金夺银、奋勇拼搏、捷报频传,河北外国语学院3000余名冬奥会志愿者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真诚奉献,收获嘉奖无数!

高山滑雪中心前沿指挥所对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

      “冬奥会圆满结束之际,高山滑雪中心前沿指挥所向河北外国语学院派驻场馆的石欣宇、魏浩宇、宁静3名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3位志愿者在冬奥安保工作中,充分发挥特别讲忠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积极主动协助指挥所完成指挥调度、安保力量部署、场地控制、舆情分析等工作,为安保团队圆满完成冬奥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冬奥会刚结束,河北外国语学院第一时间接到了高山滑雪中心前沿指挥所发来的感谢信,石欣宇、魏浩宇、宁静3名志愿者不负河外使命,用实际行动出色完成了冬奥任务。

      据了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担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11个,83个国家300余名在此角逐,百余家媒体竞相报道。延庆地区气温较低、寒风凛冽,指挥所又在高山上,气温更加寒冷,在极端的环境下,指挥所的志愿者要负责警力部署、后勤保障、指挥调度、情况接报、舆情分析等等,工作覆盖范围广、覆盖人群广、机动性强。

       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西意葡语言学院的魏浩宇同学说,在赛场值守时,我们高山滑雪中心前沿指挥所的安保志愿者迎难而上互帮互助,在高山积极弘扬当目标确定之后,专注,坚持,征服的河外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奏响不平凡的青春战歌!

北京市公安局驻北京中奥马哥孛罗酒店安保组发来手写表扬信

2022年22日,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学院邢晨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公安局驻北京中奥马哥孛罗酒店安保组的表扬信。

         信中指出,邢晨同学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处事得体,表现非常出色,赢得许多外国友人和驻地工作人员们的赞许。特别对安检以及外媒工作人员每日一次的核酸检测等工作成果表示认可。

       酒店的工作环境的极具复杂性,其中一点就是每天要接触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在服务期间邢晨遇到一个法国人,看到因为他手里提了很多的摄影装备而影响开门后,邢晨主动帮他开门,之后他脱口而出一句“Merci”,让邢晨尤为激动,作为法语专业的邢晨和他交谈了好久,为表感谢法国友人赠送给邢晨一枚NBC内部的小徽章,最后合影留念。

       邢晨表示,收到手写感谢信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一笔一划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能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之中我倍感荣幸,我认为这是当代青年怀着一腔热血,为了祖国的无限风光,奉献出我的点滴力量的最好表达。

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团队经理赠予手写信

       服务于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的志愿者,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的王潇婧同学刚刚结束了她的冬奥之旅。王潇婧称,从2020年末入选学校的储备志愿者,到2021年末确定抵离服务岗位,到正式收到冬奥组委的拟录用email,再到如今顺利服务完冬奥,好像一场梦。

         从一开始开始处理问题时的措手不及,到后来可以从容独立的解决问题,王潇婧同学圆满完成冬奥会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每次看到外国转播商满意的笑容,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回顾志愿服务整个过程,最令王潇婧同学难忘的是志愿者团队的团结和奉献精神。大家互帮互助,始终热情高涨,为服务好冬奥会共同努力。王潇婧所在的抵离团队分别时大家十分不舍,经理还赠予了王潇婧一封手写信,鼓励她未来可期。

   

         王潇婧表示,能亲历其中,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践行志愿青春、冬奥有我的青春誓言,我特别骄傲!预祝冬残奥顺利开展、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文字: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