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闪耀第四届京津冀俄文诗歌翻译大赛,斩获多项殊荣!

发布日期:2025/7/14 9:05:09 访问次数:74

在韵律与意象交织的诗歌世界里,翻译如同一场跨越语言鸿沟的精密舞蹈。近日,第四届京津冀俄文诗歌翻译大赛落下帷幕,在这场汇聚了众多高校俄语菁英的竞技舞台上,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妙的翻译技艺,脱颖而出,斩获佳绩!

本次大赛中,河北外国语学院共有5名优秀学子荣登获奖榜单:刘一凡同学荣获二等奖,王雨同学荣获三等奖,李文萱、贾泽婷、郑佳悦三位同学同样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奖!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河北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证明!

译海拾贝:获奖者独家分享“翻译心经”

诗歌翻译,远非简单的文字转换。它要求译者既是敏锐的读者,又是充满灵感的创作者。赛后,我们特别采访了两位获奖代表,听她们分享这场“文字炼金术”背后的心得与感悟:

刘一凡:在两种文化间“架桥”的艺术

“翻译对我而言,是在两种文化间架起一座桥梁。”刘一凡这样描述她的翻译旅程。她坦言,这个过程充满了“迷茫”与“顿悟”。从最初的“大概翻译”到之后的反复斟酌,再到逐字逐句打磨韵律、意境,每一步都既是挑战,也是享受。她的秘诀在于寻找“平衡”:既要忠实原文的魂,又要赋予译文新的生命力,这种平衡的寻找,本身就是一场与文字的深度对话。她强调:“翻译不是简单地转换,而是带着温度的再创作。”前期要透彻理解原诗内容,沉浸式揣摩其意境氛围,之后逐字逐句推敲中文与俄文的贴合度,兼顾“信达雅”。最后,她分享了她的“独家秘方”,将完整译文大声朗诵出来,感受其流畅度、情感传递和意境还原是否到位。

王雨:精准与韵律的“双重奏”   

王雨同学则更侧重于翻译过程中的“精准”与“灵活性”。她分享道:“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精准把握每一个词义是根本。”遇到词义模糊或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必须勤查词典,结合诗歌整体意境确定最贴切的译法。诗歌翻译一定要灵活,不能简单的直译、对译,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增译、减译、调整语序等),目的只有一个:让译文语言优美流畅,符合诗歌特质。   

她还表示,完成译文后,需要再次审视,调整单句结构或替换个别词汇,直至译文的韵律节奏和整体意境都能高度贴合原诗为止。

星光熠熠:祝贺所有获奖同学!   

同样祝贺李文萱、贾泽婷、郑佳悦三位获得优秀奖的同学!你们的努力与才华同样熠熠生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每一位获奖者都是俄语学习道路上的追光者,用热爱和汗水浇灌出了今日的硕果。   

诗歌翻译,是语言能力的试金石,更是文化感悟力的升华。刘一凡、王雨等同学的获奖与分享,生动诠释了语言学习的魅力——它不仅是工具的掌握,更是思维的拓展、审美的提升和心灵的对话。   

再次祝贺所有获奖同学!愿你们在语言与文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用翻译的妙笔,书写更多沟通与理解的华章!也期待更多同学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踏上属于自己的语言艺术探索之旅!